华美新闻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国际资讯、体育健康、房产家居、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11-10 19:11:19
1979年1月28日,大年初一。正值农历新春,佳节隆盛,百姓安康,祖国大地一片祥和欢庆之景。
然而在当时,中国南北边境正面临着严峻的军事威胁。
北方苏联大张旗鼓的陈兵百万之众驻扎蒙古,虎视眈眈,凶相毕露,扬言其空军仅半小时便可飞抵北京上空;而南方越南气焰更是嚣张,不断袭扰我国南部边陲,恶意制造流血冲突,双方摩擦不断,边关战事一触即发。
在此腹背受敌,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时年已75岁高龄的邓公,特地挑选了大年初一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开启了拜访美国的世纪之旅。
为何要在国家边境局势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前往美国访问?而面对苏联百万大军压境,与南部边陲剑拔弩张的严峻形势,邓小平又是如何轻松化解的呢?
亲善友邻,奈何同道殊途。
苏联是我们曾经的社会主义“老大哥”。1949年12月6日,仅在新中国成立两月之后,毛主席就亲自踏上了出访苏联的旅途。当时的中国历经多年战乱,百废待兴,与苏方的友好交往,是我们迫切需要的。
对于苏联来讲,这位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并且拥有几千年历史,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邻邦,是绝对不容小觑的力量。
在二战后的冷战格局下,能够拉拢中国这头雄狮成了天平上的重要砝码。于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们与苏联度过了十年左右的紧密合作、和平共处的友邻“蜜月期”。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其继位者赫鲁晓夫仓惶上台。
最初的赫鲁晓夫积极与中国交好,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制造技术及样品。
奈何好景不长,还是那句亘古不变的“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进入了长时间的冷战对峙时期。
双方都想通过各种手段,拉拢盟友,巩固自己的超级霸主地位。而苏联走上的这种霸权主义道路,和我们始终奉行的和平友好的对外政策背道而驰。
在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五年之后,反复无常的赫鲁晓夫最终还是暴露了凶恶的野心。
1958年,苏联妄想在中国建立“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简单解释一下就是,苏联想要共享中国的海岸线,派他们舰队在我们的领海随意驻扎,更别提之后妄图在我国境内建立他们的军事基地。
这种严重侵害我国主权的行为能答应么?
肯定不答应!
1960年,苏联各种软硬兼施的手段用尽,但我们仍然信守原则,坚决不支持霸权主义扩张。
无能狂怒的赫鲁晓夫就直接命令把援助我国的军事专家、科技专家,包括核武器专家全都撤了回去。
但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并不吝惜霸权主义的援助。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从那时起,“老大哥”就已经不是以前的“老大哥”了。正所谓同道殊途,尽管均为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却走上了完全相反的霸权主义道路。同时不仅仅在对外政策方面,苏联和我们在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上也有着严重分歧。
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中苏关系愈发恶化,苏联虽然陷入与资本主义国家冷战的泥潭,却一直没有忘记要寻找方法限制中国,来巩固他们在亚洲的霸权地位。
这种想法在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得到了落实,那苏联究竟是采取哪种方式来制约日渐强大的中国呢?
倾囊相助,怎知狼子野心。
这就不得不提苏联在东南亚扶植的傀儡“小霸主”了。
越南曾经是我们中国的友好邻邦,手足兄弟,在帮助越南人民摆脱帝国主义侵略,实现国家统一的道路上,中国曾给予其莫大的援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越南无产阶级革命领袖胡志明的带领下,越南人民最终赢得了同日本法西斯侵略者斗争的胜利。但好景不长,冷战的序幕悄然拉开,地处东南亚关键隘口的越南,沦为了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实现武力扩张的重要根据地。
所谓唇亡齿寒,辅车相依。越南作为同中国云南、广西接壤的国家,它的失守将严重影响我国西南部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对此周恩来总理曾多次表示:“援助越南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毛泽东主席也曾下达指示:“凡是提出需要,我们有可能做到,就一定要满足。有些我们能办到的,越方没有想到,我们也要主动提出。”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援助越南的20多年时间里,我们向越南直接提供的物资总额达200多亿美元以上。这对于刚刚成立不久,经济并不富裕的新中国来说,是一笔相当庞大的财富。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无偿援助,只有约50亿人民币的部分是无息贷款。
除却粮食、医药、通讯设备、武器装备等直接物资援助外。中国同样派出军事顾问团队帮助越南整治军队,指挥战斗,并派遣工程兵、铁道兵部队,帮助越南修建防御工事与必备的基础设施等等。
和中国慷慨解囊不同,起初在越法战争之时,苏联向越南的援助并不多,仅仅是一些二战时期落后的武器装备。
当美国介入越南战局之后,苏联才突然意识到越南这枚“棋子”的重要性:既能通过越南战争消耗美国国力;又能以越南为跳板,扩张苏联在东南亚的势力。同时扶持一个傀儡国,还能起到牵制中国的作用。
这种能够“一举三得”的好处,促使苏联在60年代中期开始疯狂向越南援助巨量的战略物资,并且迅速赶超中国,成为援越力度最大的国家。
1969年9月2日,胡志明在越南首都河内逝世,他的继任者黎笋开始正式掌握北越的军政大权。
在黎笋的带领下,越南于1975年4月30日结束了长达20年的越南战争,实现了祖国统一。然而这位继任者最终走上了和胡志明完全相反的道路,甘当苏联霸权主义的鹰犬。
越南在取得国家独立之后,依靠着苏联的扶植是愈发膨胀,忘乎所以,甚至不顾情义,将越南战争二十年间我国给予他们的慷慨援助全都抛诸脑后。
1976年,在黎笋煽动下,越南国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反华风潮,在越华人受尽欺凌,不得已而离开。同时,黎笋发动兵力强占我国南海6处岛屿,在中越边境挑衅不止,制造事端!
1978年,越南发动闪电战,武力入侵柬埔寨,并在19天内控制其全境。如此视他国主权为无物的霸权之举,严重危害了我国边境安全。
1978年11月,苏联在集结了百万大军于蒙古国境内,同时和越南签订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友好合作条约》。条约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两国建立了紧密的军事同盟,一方如遇战事,另一方需要尽力支援。
同时越南“割让”出部分领海主权,让苏联舰队得以进驻。曾经苏联渴求在亚洲建立“联合舰队”的野心,最终还是在越南的身上实现了。
结为军事同盟的两国形成了一种“两面包夹之势”,中国南部边境一旦进入战事,那苏联陈兵北部的百万大军便会即刻响应,祖国安全岌岌可危!
借势之道,巧言一语定乾坤!
面对苏、越两方咄咄逼人的攻势,中国自然不会坐以待毙。1978年末,邓小平电令许世友、杨得志两位将军,分别从东、西两条战线布置兵力,以应对越南方向的一举一动。数十万大军顷刻集结,严阵以待。
但越南不过是“仗势欺人”的傀儡而已,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北部边境的苏联百万大军。
在布置南线战场的同时,中央下令北部各省份进入战时警戒状态,为应对苏联可能到来的侵略战争,做好充分准备。
为解决两线作战的困难局面,在一个冷意刺骨的清晨,邓小平率领中国外交使团登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
众人回首望向祖国的大好河山,百感交集。大家都知道,这次拜访不单单是中美建交的里程碑,也是面对苏联百万大军压境的最好回应。
短短九天的旅程,邓小平积极地与美国各方各界沟通交流,已经75岁高龄的邓公,孜孜不倦的参与了大小80多场会议、会谈,约20场宴会活动,8场记者招待会,并发表了22次正式讲话,让美国人切身领略了来自东方大国的领导人所蕴含的气度与风范。
这次外交,意义非凡。同美国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层次交流,为我国改革开放战略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极其优良的外部环境。同时此次“破冰之旅”所带来“邓旋风”、“邓热潮”,不仅仅席卷了美国,也对世界的格局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
访美期间邓小平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范围。要用长远的政治和战略观点来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作为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以及当时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美的的通力合作有助于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稳步发展,对苏联的霸权主义扩张能够有效的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
“制衡”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商鞅曾说:“法者,国之权衡也。”汉朝末年,魏蜀吴三足鼎立亦是如此。
而中美邦交正常化,则给予了苏联迎头痛击。邓小平在与美国总统卡特会谈时明确说明:
“战争的威胁来自于苏联,苏联正在各地积极扩张势力,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稳定。美国应该尽到自己超级大国的义务,对苏联要起到制衡效果。”
而美国总统卡特也表示:
“若是苏联对中国率先使用核威胁,那美国是不会坐视不理的。”
双方会议结束之后,进入记者提问环境,有人提及中方如何看待越南局势,而邓小平是这样回答的:
“小孩子不听话,要打屁股了。”一句具有中式幽默的话,言简意赅,意味深长。
正如邓小平在多次访问中所回应的,对于侵略者,必须做出惩罚,哪怕冒着某种风险也要采取行动,因此,制裁越南是必要的,小孩子不听话,那肯定是要打屁股的。
孩子犯错误,就要“打屁股”来教训他,让他长记性。中国不标榜霸权主义,对越南的战争,是我们的自卫反击战,并不是侵略战争,仅仅“打屁股”的程度就好了。
事实上,1979年2月17日,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打响,中国仅仅用了一个月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在这短短时间内,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越南北部20多个城市,东西全线推进越北边境纵深最远达100公里,歼灭越南地区武装10余万人。
而在取得战争的胜利之后,解放军便撤出了越南。“打屁股”结束了,越南也得到了应得的教训,至今不敢再有一丝霸权主义的苗头出现。
而在中越战争激烈之时,苏联迫于中美建交的压力,在未能摸清美国真正的意图之前,百万大军只能按兵不动。先前苏越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就如一纸空文,眼睁睁地看着“小孩子”屁股被揍得通红。
“邓公一语,胜似百万雄兵。”
“借势”是我国领导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所展现出的非凡外交智慧的体现。毛泽东主席也曾在1958年赫鲁晓夫访华期间,下达了炮击金门的指令。
如此一来会让外界假意认为,炮击金门是中苏达成共同协议的结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赫鲁晓夫对此事是一概不知,但我们却巧借苏联势力达成了自己的战略目标。
如今的中国能有如此安定和平的发展环境,都是昔日的那些古今拔萃、卓绝超群的领导人用智慧和胆略同霸权势力周旋得来的。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迈向了和平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