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美新闻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国际资讯、体育健康、房产家居、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1-11-24 11:52:42
劳力士 https://mp.weixin.qq.com/s/akKnlIq7AT4w4FNYNFUrbA
来源:心理严选
正文共2600字,阅读时间7分钟
前段时间,一个父亲教育两个孩子的视频火了。
起初,是因为两兄弟因为做错事被妈妈训斥了,于是告状到了爸爸面前,直言妈妈“太凶”、“教育方式不对”。
面对孩子的告状,爸爸并没有和妈妈“唱反调”,而是条理清晰地告诉孩子:“你是男子汉了,你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一做法受到无数网友的称赞。
爸爸能够在孩子教育中和妈妈统一战线,才不至于让妈妈一个人孤立无援。
只是在如今家庭教育中,越来越多夫妻深陷“拆台式育儿”中:
“我正拼命的教育孩子,你却在使劲拆我的台。”
实在可恨。
“我喜欢爸爸,但很讨厌妈妈”
综艺节目《敞开心扉的少年》中,有这样一个家庭。
孩子王禹然是个网瘾少年,沉迷游戏和直播,有次还破解了妈妈的支付密码,把妈妈工资卡8000多块都打赏给了主播。
妈妈气愤极了,多次勒令孩子不允许玩游戏。
在王禹然眼中,妈妈就是一个“脾气火爆的母老虎”。
反之,爸爸呢?
爸爸虽然口头上答应妈妈会管教孩子,但私下却无节制陪着孩子一起玩游戏。
于是,爸爸成了王禹然眼中的“好爸爸”。
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
可想而知,妈妈在孩子眼中的形象会是什么样。
节目中王禹然直言:我有一个不好的妈妈,我要给她打负分。
谈起妈妈时,当着所有嘉宾的面,也毫不留情揭短,口气满含着嫌弃:“她高中毕业,小学四年级的题都不会做。”
我想,那刻妈妈定是苦涩极了。
谁不想为了孩子好,谁不想成为孩子眼中的“好妈妈”,只是伴侣的“拆台”却把自己所有的努力搅得功亏一篑。
而在这样的教育下,久而久之并不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同时也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拆台式育儿,最终伤害了谁?
心理学上,有一个“手表定律”。
它指的是,当一个人只带一个手表时,他可以清晰知道时间。
但当他带两块或以上的表时,他就容易被混淆,同时也失去对准确时间把握的信心。
亲子教育其实也是如此。
当孩子总是听到两个声音,一个让他往左走,一个让他往右走,尤其当孩子不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时,往往会对孩子成长造成伤害。
一方面会让孩子不明是非:
父母两方各执一词时,孩子会选择靠近对自己有利的一方,觉得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从而排斥对自己不利的那方,把TA的话当耳边风。
然而事实有时并不是如此。
就像前文的例子,孩子喜欢陪着自己玩游戏的爸爸,而对干涉自己的妈妈讨厌不已。
这样的孩子,便会认为“玩游戏”是正确的,长此以往,容易模糊孩子的是非观。
甚至,正如心理学家认为:“红白脸”教育模式下,孩子容易学会“钻空子”,跟妈妈说一套跟爸爸做一套,成为行为的“两面派”。
另一方面会让孩子处于一种撕裂自责的环境中:
有一个学生,曾写过一篇日记:
“每次学习累的时候,爸爸心疼我让我休息一下,我内心是不敢的;因为我怕妈妈会反对,然后爸妈就会吵起来。我该听谁的?我只想把每件事都做好,不能让爸妈因为我而吵架。爸妈这样,我很难过。”
当父母因为孩子教育问题而争执不休时,孩子潜意识会认为自己是导致父母矛盾的“刽子手”。
强烈的自我谴责和压力之下,孩子很难在内心建立稳定的自我体系。
有句话说得好:
“父母本是孩子世界中的两根顶梁柱,如果这两根柱子不仅不和睦,还互相拆台称对方不高大、不牢固。孩子的世界将变得低矮、狭小,甚至可能崩塌。”
夫妻教育分歧背后,藏着的是什么?
“拆台式育儿”,一定程度上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但在家庭关系里,产生分歧很常见。
我们出生于不同的环境和背景,有着不一样的三观和见解。
当我们面对同一事情,有着不同看法时,分歧很容易就出现了。
譬如:
有人觉得孩子上公立的好,有人觉得孩子上私立的好;
有人觉得教育孩子要严厉的好,有人觉得教育不能太紧逼,自由轻松会更好.....
这时若是父母们能够坐下来好好商量,便是最好。
但很多时候,教育分歧往往会成为一个导火索,演变成夫妻的矛盾争执。
而这背后,说到底是夫妻的权利之争。
在影视剧《陪你一起长大》,有这样的一幕。
女儿喜欢钢琴,母亲刘芸芸一直都很支持她的兴趣。
但父亲顾家伟在家庭关系中尤为的强势,多次“拆台”刘芸芸的教育方式,认为她不为孩子的未来考虑。
在他看来“孩子兴趣不重要,分数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强势的态度下,表面上是为女儿好,实则是在争夺这个家的主导地位。
“我才是这个家的权威,你们必须听我的”。
处于权利之争的夫妻,大到孩子教育问题,小到今天吃什么,马桶盖要不要盖起来,都能互不相让,必要争个是非对错。
结果却赢了争吵,往往输了感情。
有项数据调查显示:当配偶不愿意分享权利时,婚姻破裂的可能性会高达81%。
所以,懂得尊重伴侣,而不是固执己见,处处拆台,是家庭幸福的先决条件。
如何面对夫妻分歧?
分歧既然不可避免,那么我们怎么做?
这一点,李承铉和戚薇的方式能够带给我们一定的参考。
在女儿Lucky出生后,他们曾陷入过一个难题:两人都是明星,都有自己的事业,到底谁来带这个孩子?
在很多人的家庭里,第一反应就是妻子在家带娃。
但李承铉和戚薇,他们选择坐下来,进行理性的交流。
你带娃有什么好处,
你带娃有什么坏处;
我带娃有什么好处,
我带娃有什么坏处。
就这个问题从各个角度分析利弊之后,做一个共同的决定:李承铉在家带孩子,戚薇出去工作。
因为戚薇那时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有更多机会在等着她。且女性的事业线相较于男性更短一些,李承铉可以等Lucky长大些再复出。
正如他们所言:
夫妻之间经营家庭,其实就像跟朋友合作做一件事情一样。需要诚恳地分析各自的利弊,然后权衡利弊进行合理分工,以取得团体利益的最大化。”
他们在面对一些分歧时,做对了什么?无非就这两点:
1、放下权力之争,建立夫妻协作的意识:这个家不是只有“我”,而是“我们”。
2、理性的权衡利弊,从多角度的视野出发,找到最适合自己家庭的方式。
当我们能够拧成一股绳时,那么“拆台式育儿”便不复存在。
而孩子能感受到父母之间的彼此支持、彼此尊重,那他也才能学会如何尊重自己的父母。
愿每个家庭当中,能够多理解,多沟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