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美新闻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国际资讯、体育健康、房产家居、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3-19 03:28:02
手机影院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shoujidy.net
北京时间3月18日晚间,习近平主席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乌克兰局势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双方都认为此次视频通话是建设性的,这也是国际舆论的共同感受。
新华社照片,北京,2022年3月18日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
在乌克兰危机牵动整个国际格局的特殊时刻,中美两个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大国元首进行建设性互动,这是国际社会所期待的,不仅符合中美两国的利益,也有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美元首视频通话表达了双方希望有效管控分歧、推动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共同愿望,向外界释放了积极的信息。拜登再次重申了他在去年11月中美元首“云会晤”中所作出的“四不一无意”承诺:美国不寻求同中国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这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拜登政府的战略清醒与理性。
中美元首共识对中美关系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定调和引领作用,是指引中美关系穿越风浪和障碍的总航标。落实好元首共识,中美关系就不会偏离轨道,更不至于翻船。
新华社照片,北京,2022年3月18日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
需要特别指出,在落实元首共识这方面,美方过去做得并不好。自上次中美元首“云会晤”至今的4个月来,美国的实际对华动作,几乎都是和拜登的承诺反着来的。这给世人留下一个美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深刻印象。特别是,美方一些人频频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这种抱薪玩火的行为若不收敛,将会对中美两国关系造成颠覆性影响。
这一次,两国元首责成两国工作团队及时跟进,采取实际行动,争取中美关系重返稳定发展的轨道,为妥善解决乌克兰危机作出各自的努力。接下来,我们希望从美国身上看到明显的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元首视频通话之前中美有一轮激烈的隔空交锋,美国一些高官这两天密集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摆出一副兴师问罪的样子,甚至威胁要对中国制裁。中方不吃这一套!18日下午,就在元首视频通话前的几个小时,中方通过媒体对美方的攻击抹黑坚决予以驳斥。“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历来讲究外交礼仪,但中国更重视是非曲直。
资料图
这次视频通话是美方主动提出来的,舆论解读为这是美方在乌克兰问题上“有求于中国”。美国想让中国也成为它编织起来的对俄罗斯全面制裁网的一环。但需要说,中国既没有义务去配合美国,也从根本上不赞成单边制裁这种粗暴手段。美国必须尊重中国的不同立场,双方才能谈得下去。中方绝不接受美国威胁胁迫的做法,也不会任由美方借乌克兰问题损害中方的正当利益。对这一点,中方已经表达得再清楚不过了。
正如习近平主席强调的,中美过去和现在都有分歧,将来还会有分歧。关键是管控好分歧。在这次视频通话中,拜登一开始就谈到了中美“上海公报”。50年前中美关系实现破冰,正是得益于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避免对抗,这是中美两国元首的共识,也应该转化为双方在各层级各领域的切实行动。
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中方将一如既往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我们也希望美方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让国际社会看到美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诚信,同中方一道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全文
据新华社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18日晚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乌克兰局势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
拜登表示,50年前,美中两国作出重要抉择,发表了“上海公报”。50年后的今天,美中关系再次处于关键时刻,美中关系如何发展将塑造21世纪的世界格局。我愿重申:美国不寻求同中国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美方愿同中方坦诚对话,加强合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有效管控好竞争和分歧,推动美中关系稳定发展。我愿同习近平主席保持密切沟通,为美中关系把舵定向。
习近平指出,去年11月我们首次“云会晤”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宁。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前两大经济体,我们不仅要引领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而且要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为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作出努力。
习近平强调,我和总统先生都赞同中美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避免对抗,都同意双方在各层级各领域要加强沟通对话。总统先生刚才又重申,美方不寻求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对于你的这些表态,我是十分重视的。
习近平指出,目前,中美关系还没有走出美国上一届政府制造的困境,反而遭遇了越来越多的挑战。特别是美国一些人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这是十分危险的。台湾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对两国关系造成颠覆性影响。希望美方予以足够重视。中美关系之所以出现目前的局面,直接原因是,美方一些人没有落实我们两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也没有把总统先生的积极表态落到实处。美方对中方的战略意图作出了误读误判。
习近平强调,中美过去和现在都有分歧,将来还会有分歧。关键是管控好分歧。一个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双方就当前乌克兰局势交换意见。
拜登介绍了美方的立场,表示愿同中方沟通,防止事态升级。
习近平指出,乌克兰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是中方不愿看到的。中方历来主张和平,反对战争,这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我们向来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独立自主作出判断,倡导维护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按照联合国宪章办事,主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这些大的原则是中方处理乌克兰危机的立足点。中方已经提出了关于乌克兰人道主义局势的六点倡议,愿向乌克兰和受影响的其他国家进一步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各方应该共同支持俄乌对话谈判,谈出结果、谈出和平。美国和北约也应该同俄罗斯开展对话,解开乌克兰危机的背后症结,化解俄乌双方的安全忧虑。
习近平强调,当前,世界各国已经十分困难了,既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又要保经济保民生。作为大国领导人,我们要考虑妥善解决全球热点问题,更要考虑全球稳定和几十亿人民的生产生活。实施全方位、无差别制裁,受罪的还是老百姓。如果进一步升级,还会引发全球经贸、金融、能源、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等发生严重危机,使本已困难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形势越是复杂,越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任何情况下都要拿出政治勇气,为和平创造空间,为政治解决留有余地。中国有两句老话,一句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另一句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关键是当事方要展现政治意愿,着眼当下,面向未来,找到妥善解决办法,其他方面可以也应当为此创造条件。当务之急是继续对话谈判,避免平民伤亡,防止出现人道主义危机,早日停火止战。长久之道在于大国相互尊重、摒弃冷战思维、不搞阵营对抗,逐步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和地区安全架构。中国一直在为和平尽力,将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两国元首认为,此次视频通话是建设性的,责成两国工作团队及时跟进,采取实际行动,争取中美关系重返稳定发展的轨道,为妥善解决乌克兰危机作出各自的努力。
丁薛祥、刘鹤、王毅等参加上述活动。
延伸阅读:
专家:中美元首18日通话微妙时刻的“新汇聚点”
3月17日晚,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应约于北京时间3月18日晚同美国总统拜登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就在两天前的3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主持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会议指出,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就中概股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中国政府将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
今年年初以来,新冠疫情扩散蔓延,俄乌危机演化为冲突并不断发酵,全球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世界经济复苏前景更加黯淡。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不确定性的上升,令中国资本市场也受到较大牵连,持续出现单边下跌,市场恐慌情绪凸显,引发国内外高度关注。
地缘政治冲突与经济金融形势向来密不可分。大国战争的高昂代价,令各国更倾向于动用非军事手段实现国家目标。在俄乌冲突中,美欧联手对俄实施经济金融制裁,就是实证。
近年来美国也加大了利用金融工具打压中国的努力。从特朗普政府执政后期开始,美国就对华发起金融战,加大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和投资的所谓“国家安全”审查,禁止联邦基金投资流向中国企业和实体等。拜登政府上台后,对特朗普政府的对华限制措施基本照单全收,两国金融脱钩的可能性持续抬升。
3月10日,美国证监会依据《外国公司问责法》,将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药5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认定为有退市风险的“相关发行人”,将这5家中概股列入“预摘牌名单”,加剧了投资者对中概股可能被迫大面积退市的担忧,导致中概股价格继续跳水,连港股市场也遭受连带负面冲击。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制造、炒作俄乌冲突中的涉华假消息,就与俄罗斯保持经贸往来对中国不断发出制裁威胁。
面对美国的持续进逼,中国政府沉稳、积极应对。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的专题会议,针对近期市场对政策及确定性的主要忧虑给出积极回应,显著提振了投资者信心,A股港股出现强势反弹,在美上市的多只中概股更大涨超过40%,市场低迷情绪一扫而空。
与此同时,中方继续通过沟通对话做好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工作。在美国证监会发布涉华退市预警公告后不到24小时,中国证监会就发文表示,中方愿通过监管合作解决美方监管部门对相关事务所开展检查和调查问题,指出双方监管机构就审计监管合作的对话和磋商进展较为顺利,有望尽快达成共识。而国务院金融委会议也确认了双方监管机构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的积极进展,这些进展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
美国对华金融战的虚虚实实,体现出当前中美关系“竞争性共存”的新特点。回顾特朗普执政时期的中美互动,大体上是“美方施压-中方反制-美方升级打压-中方对等反击”的模式,其结果是两国关系持续逐底。拜登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有所增强,“一边继续斗争、一边开放对话”似乎成为两国新的相处模式。当然,由于美国仍然坚持错误的对华认知,在各个领域对华开展“激烈竞争”,中美关系远未回到正常理性轨道。但可贵之处在于,双方通过畅通的高层交往、坦诚深入的对话,在管控分歧尤其是避免冲突上找到了汇聚点。
这种新相处模式的出现,大致可归结为两个原因:
一是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两重性。拜登政府执政以来,高举对华“战略竞争”大旗,提出所谓“竞争—合作—对抗”三分法,加大通过体系性施压和价值观外交对华出招,希望在一系列问题上树立强硬对华标签,以迎合国内反华情绪和利益诉求。在金融问题上,加强对中国赴美上市企业的监管早已成为府会共识,也符合拜登政府捍卫国内产业利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取向,因此相关措施不过是特朗普“对华遗产”的延续。
但与此同时,拜登执政一年多来,国内矛盾积重难返,立法议程频频遇挫,经济复苏后劲不足,通胀问题不断加剧,民意支持度持续走低,这严重掣肘了其对华政策的有效推进。拜登政府既希望借助炒作中国议题凝聚国内支持、扫除执政障碍,但又因缺乏赢得对华竞争的战略资源与能力,不愿或不敢与中国彻底摊牌。
从根本上说,金融市场稳定攸关中美关系大局。全面而彻底的对华金融战,不可能既对中国造成大规模杀伤又有效维护美国金融市场稳定,更会对美国经济复苏的前景造成毁灭性冲击。因此,在加强对华竞争的同时搭建“护栏”甚至留出合作空间,也就成为拜登政府不得不接受的选项。从这个角度上看,美国监管机构在中概股问题上相对合作的态度也就在意料之中。
拜登资料图
二是积极作为的中国对美外交。拜登政府上台以来,中国在对美交往中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提出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取代“三分法”,通过各种场合坚决回击美国的无理要求和打压,令美国深刻认识到对华颐指气使没有出路,必须在适当时候寻求两国关系的缓冲与合作空间,这是中美在深度互动中角色地位更趋平衡的表现。
在美国持续打压的背景下,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从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与美国探讨管控分歧、促进合作、稳定中美关系之道。在金融问题上,中国坚决反对所谓“金融战”,但也不因美方挑衅而打情绪战、赌气仗,不因此而关上对外开放大门,也不放弃任何一丝合作的可能,通过持续加强与美国监管机构沟通,努力就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达成协议,避免中概股集体被迫退市的双输局面。如果双方能就此形成持续有效的合作机制,那么也有可能对中美在其他议题上的合作产生示范效应。
不过,阻碍中美关系缓和的因素还在,美国反华势力仍然蠢蠢欲动,拜登政府也不会放弃对华竞争打压的路线,中美关系趋稳向好的难度仍然较大。但无论如何,中美相处模式的持续塑造,总归是一个好的开始。而习近平主席与拜登总统即将进行的通话,则有望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信心、指明更为清晰的方向。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三度交手!美中高层激烈对谈7个小时三个小细节彰显局势严重性
俄乌冲突后,美国也是多次施压中国表态,中国作为俄罗斯的朋友,如何做,备受瞩目。另一方面,面对普京的强硬,美国除了制裁别无他法,在如此战略困境的情况下,美国开始寻求中国帮助,相约中国在罗马会晤。不过,除了俄乌问题,中美两国之间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中美罗马会晤,成了俄乌冲突后最受关注的国际事件。
3月14日,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与白宫国安顾问沙利文在意大利罗马会晤,双方进行7小时激烈、坦率对谈,触及多项议题,包括美方对中俄伙伴关系、台海问题,而乌克兰局势,是双方跨不过去的议题。
会晤现场
从媒体对此次中美高层会谈的报道中,我们通过三个细节发现会谈取得成果并不容易。
细节一:双方激烈会谈7小时,反映出当前局势的严重性。
绸缪一场中美高层会面,并不容易。所以,中美高层在近年来几次会面中,因为涉及的问题较多,虽有对话,但都是长谈。此次激谈7小时,可见,国际时局已让两国不得不接触。
美方在双方会后的媒体简报上表示,双方会谈触及一系列议题,包括美中竞争、俄乌局势、朝鲜核问题局势升高、台海问题等。
在美中竞争部分,美方官员指出,双方讨论应如何管控战略风险,以确保美中竞争不会演变成冲突,这是延续去年11月中美元首视频峰会对话。
针对台海情势,沙利文重申美国基于台湾关系法、美中三个联合公报与六项保证的“一中政策”,也表达美方对中国大陆在台海加大军事活动力度的关切。
有分析称,中美高层会晤的重点应该还是如何落实中美元首视频峰会达成的共识,包括中方向美方提出的两个清单。美方在去年两国元首会晤时作出的承诺没有兑现,而且继续打压中国,所以中方不满意,而美方要采取切实行动来改善中美关系才行。
现场记者
细节二:美方一边施压中国,一边释放假消息。
俄乌冲突后,美方多次试图逼迫中方“选边站”,要求中国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但是中国始终没有理会美国的要求。
而罗马会谈前夕,美国放出“俄要求中国提供军事装备和经济援助”的假消息。
对此,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3月14日在被问及“俄是否要求中国提供军事援助”时表示,俄罗斯有独立在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的能力,没有向中国寻求帮助。俄军军事专家称,将中国装备纳入俄军是很困难的,因为俄军的标准化体系与其他军队不同。
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3月14日在被问及此问题时驳斥称,近期美方在乌克兰问题上接二连三地散布针对中国的“虚假讯息”,是“用心险恶”。他说,当务之急是各方保持克制,为紧张局势降温,而不是火上浇油,推动外交解决而不是使局势进一步升级。
而美国还一边威胁称,“如果中国帮助俄罗斯弥补制裁造成的损失,绝对会有后果”。
沙利文3月13日在CNN节目中表示,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支持令人担忧,美国不会袖手旁观,也不允许任何国家试图去填补俄罗斯因经济制裁造成的损失。美国政府已告知北京,如果中国试图帮助俄罗斯抵消西方制裁造成的损失,它将可能在全世界面临经济惩罚及孤立处境。
CNN报道称,如果中国援助俄罗斯,将可能扭转乌军当前对国家的控制程度,并缓解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的严厉经济制裁。
其实,目前国际时局不稳,美国想同中国谈,表明美国看到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及在世界事务中的重要性,这时的美国,应该珍惜这个改善对华关系的机会。
中国不是吓大的,不会被假消息干扰自己的判断及做事原则,美国使用这些小伎俩,绝不利于双方对话沟通,反而可能会把中美关系弄得更僵。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
细节三:三度交手,每次会谈进展都很艰难。
此次会谈,也是杨洁篪与沙利文第三次交手。
2021年3月,杨洁篪与中国外长王毅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沙利文等人在阿拉斯加会谈,当时中美双方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没有取得太实质性的进展。不过,当时杨洁篪主任的铿锵回怼、硬气回击,可是引爆全球,更让中国民众备感自豪。那两句“我想在这里说,在中国面前,美国没有资格说,它想从一个优势的立场与中国对话。”“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2021年10月,杨洁篪与沙利文两人在瑞士苏黎世会谈6小时,最后敲定中国元首2021年11月举行视频峰会。
2022年3月14日这次会谈,重点是落实去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视频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
在这次会谈中,杨洁篪激愤地表示,本届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作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的承诺,但行动与表态明显不符。他强调,中方要求美方认清台湾问题的高度敏感性,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和美方所作承诺,不要在十分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本次会谈并不容易,此前美国曾提出2022年1月10日在罗马会谈,但中方没同意。知情人士表示,因中国不满美国宣布外交杯葛在北京举行的冬季奥运会,以及美国在联合国提出新疆报告。
此外,双方这次会谈前对涉及的议题范围以及应由谁参加等方面存在分歧。美国希望就国家安全和战略稳定问题举行会议,希望中国军方高层人员参加,但中方认为美方要求太多了,尤其是在中美关系微妙的时刻。最重要的是,中国不希望军控问题主导讨论。
杨洁篪与沙利文2021年10月在瑞士会晤
如今双方会谈能得以实施,展现双方致力维系开放沟通渠道。而专家表示,美中高层的会谈可能不只对俄乌战争产生深远的影响,且对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以及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也有长远影响。随着西方越来越担心中国可能帮助俄罗斯,这次会议也变得更加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