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美新闻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汇集美食文化、商旅生涯、国际资讯、体育健康、房产家居、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权威信息
2022-04-26 16:44:00
小时候当我们呱呱落地时便是伴随着哭声,而哭泣似乎也是小孩子的标配。摔倒了会哭,糖掉了会哭,被小朋友“欺负”会哭,心情不好依旧哭,长大后大家都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那忍着不哭的孩子呢?他们又会是什么样的人?
“不哭”与“动不动就哭”的孩子,两者长大后的差距显而易见
一位六岁孩子的母亲小羽讲到她的儿子总是哭泣,甚至在与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闹时会没有任何理由地哭泣,导致其他小朋友常常因此感到不知所措,然而她的儿子很快便又好了。小羽和他的丈夫感到很无奈,尝试了许多方法,然而却没有效果。
但动不动就哭的孩子难道就真的是不好的吗?大多数孩子家长可能都会认为男孩子就应该学会坚强与勇敢,应该做一个男子汉,而不是软软糯糯的,动不动就哭。其实爱哭不一定就是不坚强,那些一边哭一边向前奔跑的孩子才是勇敢的人。
每一位家长都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教育方法导致的结果自然也是不同的。当孩子们哭泣时,有的家长可能会感到心疼,于是立马去哄孩子,有的家长则是会因为孩子的哭闹而感到烦闷,甚至暴躁,因此可能会选择吼甚至打孩子。同样的哭泣,得到的却是不同的结果,孩子虽小,但也有属于自己的思想与记忆。
尤其是小时候所受到的影响,或许会是一辈子的。所以最后可能就是一类选择继续哭,而另一类选择了忍着不哭,因此最后他们的性格和心理甚至解决问题的角度与方法,甚至长大后的为人处世都会是不同的,是有差距的。
接下来便让我们来聊一聊这两类小朋友会有什么不同。
首先是情绪管理能力不同。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哭泣是他们最快速地表达自己的最直接的方式。当我们允许孩子们在我们面前哭泣时,做最真实的自己,孩子们的内心才会有安全感,孩子们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情绪。有一句话是说“闻者伤心,见者有泪”而哭是正常的情绪表达方式,不需要因为觉得哭就是不坚强而限制、打压他们的情绪。
动不动就哭的孩子可以在以后更好地表达自己,高兴时开怀大笑,不开心时可以哭泣,他们都是真性情,他们会生活得更加潇洒自在。相反,忍着不哭的孩子将自己的情绪掩盖起来,别人看不出好坏,只有自己默默承受,更容易因为情绪得不到释放而感到内心压抑,甚至孤僻,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其次是共情能力不同。动不动就哭的孩子因为习惯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当别人表达自己的情绪时可以更好地感同身受,他们大多会是感性之人。相反的,不怎么哭,选择忍着的孩子,他们的情绪波动很少,所以他们不会轻易体会到别人的情绪波动,而这一点在未来交朋友中也会相对吃亏。情绪相投的人更容易产生共鸣,因为会觉得彼此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不怎么哭的人大家则会误以为这个人冷漠,什么事都不关心,从而不愿意与其深交。
最后便是心理防御机制不同。哭泣是情绪的一种宣泄,如果总是限制孩子们哭泣,逼着他们去变得坚强,那么孩子们就会把真实的自己包裹起来,建立防御机制,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可这就是所谓的坚强吗?孩子选择建立防御机制,是因为害怕受到伤害,建立心理防御机制是对自己的保护,当自己的孩子不再向家长吐露心声,这就是坚强吗?
所以,当孩子们产生哭泣的情绪时不应该一味地制止甚至打压,而是应该选择用正确的方法去处理这件事,实在不应该片面的认为哭就是不坚强,忍着不哭就是懂事。第一,给孩子哭的自由。安静地等待孩子宣泄、调节自己的情绪。第二,和孩子一起寻找原因,引导孩子去思考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孩子主动寻求帮助而不是动不动就哭。
告诉他这个问题爸爸妈妈可以帮助你,但如果你不告诉爸爸妈妈你遇到了什么问题,那我们怎么去帮助你呢?用对方法比限制更加有效。
不知道各位网友是怎么想的呢?